近几年来,网络小贷牌照的风起云涌,已成为各路资本争相争夺的重要资源,上市公司也纷纷布局。与此同时,据8月7日网贷之家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互联网小贷牌照发放速度明显加快,前7个月发放52张牌照的数量接近去年全年。同时,也有不少平台渴望获得牌照,在分析家看来,未来互联网小贷牌照的获取成本以及价值恐水涨船高,那为什么大型企业如此重视互联网小贷,而互联网小贷又为何如此昂贵,到底有什么价值.
异地贷款的价值被高估了。
全国性的银行都有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甚至是投资公司,而大多数信贷机构都不受严格限制地异地贷款,这些机构也有许多绕道贷款的办法。除了银行业务,国际上对非存款类贷款机构实行的异地贷款资格大多实行非常简单的备案制,有些国家只需在网上备案,这种备案的最主要目的也只是使机构的业务行为与当地的监管规定相一致,并保护属地借款人的权益。在异地贷款过程中,大多数传统信贷机构面临着信息对称、风险控制和贷后管理等诸多问题。除了核心企业资源向全国辐射的特殊情况外,大多数信贷机构在异地贷款的需求不大。
第二,不吸收存款。
依赖自有资金和受限杠杆率融资,其本质决定了网络小贷是一种非常传统、重资产的有限信用机构,传统小贷公司存在着种种政策限制,网络小贷公司基本上可以接受。目前,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小贷公司处于停业状态,最终税收成本超过营业收入的50%,税前风险拨备只有贷款余额的1%,从这个层面上讲,小贷公司的发展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体制障碍,互联网小贷同样会在这个行业中陷入困境。
第三,网络小贷被视为消费金融公司的另类、低门槛牌照。
它其实是一种赤裸裸的监管套利。一些纯在线新型金融信贷产品,尤其是现金贷、场景贷等互联网信贷产品的出现,使得网络小贷牌照的价值被放大。
通常情况下,非存款放贷机构的经营信贷面对具有一定融资经验的中小微企业,在议价地位和信息对称方面,借贷双方基本上处于公平交易的状态。对于从事此种业务的机构,监管机构通常不必进行过多的管制。但是消费金融所面临的大多是缺乏融资经验、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个人,极易受到信贷机构的欺诈和不公正对待,国际社会普遍对消费金融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措施,并规定了较高的机构准入门槛,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消费金融市场进入中国银监会仅限于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这两类机构,并形成了十分严苛的监管规则,其监管基础就在于此。
对于传统小贷公司来说,由于地域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很少参与消费金融,或者说负面影响不大,但互联网小贷的兴起,使其在线场景快速转化为消费金融的能力几近膨胀,在缺乏金融消费者有效保护机制的情况下,消费信贷欺诈或软硬暴力变现行为便不可避免地泛滥成灾,一哄而起的无牌消费金融机构几乎完全处于无约束状态,这是监管缺位的极端表现,而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通知》,实际上是对另类消费信贷机构尤其是现金贷机构的监管套利的一个紧急刹车。
部分机构对网络小贷牌照的狂热,是出于对传统网贷行业合规包装的需要。
监管部门对小贷公司资金来源的控制控制十分严格,直接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必然受到一定限制。虽然P2P平台被定义为纯粹的信息中介平台,但它实际上具有了直接向不特定公众吸收存款的能力,这是目前网络中介平台界所宣扬的监管漏洞。而希望通过获得网络小贷牌照或者以技术包装的方式无限制放大杠杆率的网贷平台,必将受到监管机构的禁止。
如今,上海365bet新地址_365betappios_healthy 365 app
建设公司许多金控集团和大型企业,都打算通过互联网小额贷款形成影子银行,利用各种杠杆工具,放大风险。他们一方面利用小额贷款牌照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仍然打着P2P网贷的幌子,资金来源仍然是社会公众,利用黄金交易所、资产交易中心、债权转让等各种形式向社会公众传递风险性信息,迟早会受到监管的禁止。